作者:大野萌子

這本書非常適合剛到職場的小伙伴們閱讀。因為缺乏經驗,有時候說話會不小心傷到人,而導致和同事或上司的關係變到很差。這本書基本上每一章都會有至少一個說話的建議。儘管我們沒法馬上變成情商高的人,但還是可以學習 "一句話",也馬上使用那 "這一句",去做馬上能看到效果的改變。

因為最近有點忙,所以沒太多時間可以總結這本書,那我想說就可以把書的摘錄分享下來,也可以方便自己複習!

# 摘錄

# 序言

① 与他人保持适度的距离感
② 做好自我控制这一点也与人类的
③ 注意多使用积极的语言
④ 在职场之外找到一个可以说真心话的地方

我相信,只要大家能与他人保持适度的距离感,避免出口伤人,温和地与他人沟通,就一定能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。

# 01 初次见面

初次与他人见面时都应该展现出积极的态度,用行动来告诉对方:“我对你的印象很好,想进一步了解你,和你建立良好的关系。

不要对别人的隐私刨根问底,否则很容易招来反感。

还需要注意的是,不要对初次见面的人细说自己的生平和坎坷经历,这种 “过度自我表露” 的行为也会起到反作用。
如果刚一见面就摆出一副很熟的样子,反而会让对方的心中生出警戒和猜疑,使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。

首先应该多为对方带去一些 “信赖感” 和 “安心感”。建立了伙伴意识后,双方的距离自然就会拉近。

# 当你想知道对方住在哪里时

如果想知道对方和自己回家的方向是否一致,可以说 “您从这里坐地铁回去吗?我回家是坐 × 号线”,在提问的同时把自己要使用的交通方式告诉对方。这样一来,对方回答起来也很方便,可以直接说 “我坐 × 号线”

比如 “从这里坐地铁大概 1 小时”。

如果对方看上去有些支支吾吾不太想说,那我们应该立刻向对方表示歉意,不要再继续追问下去。虽然询问别人家的大概位置并不是什么禁忌,但是大家仍需在问法上多加注意。

# 当你想知道对方的家庭组成时

我通常会先说 “如果可以的话,我想要多了解一下您”,为接下来的问题做一下铺垫,然后再问对方 “您是一个人住吗?还是跟别人一起住”。我之所以会同时问这两个问题,就是想要向对方表示 “我没有事先对你抱有任何特定的印象”

那么对方可能就会在心里寻思自己是不是给别人留下了 “单身” 或是 “已婚人士” 的印象。甚至还有的人会对这样的问题感到恼火,做出过激的反应。

# 当你想告诉对方自己的年龄时

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,在问别人 “您看我像几岁” 的时候都是希望对方称赞自己长得年轻。“您看我像几岁” 背后的潜台词就是 “我看起来很年轻吧?快称赞我长得年轻”

如果想要显示一下自己长得年轻,可以说 “您别看我长得比较年轻,其实今年已经 ×× 岁了,都抱上孙子了”。

# 當你想知道对方学历

初次见面就询问对方的学历是很不礼貌的行为,应该尽量避免。

而是可以先问一下对方的专业。在得知了对方的专业(如文学、经济、理工等)以后,我们可以再从中找到自己与对方的共同点,谈一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生时代的回忆。

爱聊学历的人很可能会给对方留下 “过于看重学历” 这样不好的印象。

在工作中,如果不是必须了解对方的学历背景,那最好还是不要去打听这些为妙。

当我们不了解对方的学历和职业资格等情况时,才能从客观的视角出发,去发现这个人本身的魅力。

这种自以为自己能够看穿一切的人,通常会对他人有较强的控制欲。而这样的倾向十分危险,一步踏错,就可能会伤害到对方,为自己树敌,还很容易给别人留下 “这个人很傲慢,总是自以为是地去猜测别人” 的印象。

# 当你想要谈论对方的外貌时

然而,在初次见面时就谈论对方的外表,这并不是一种好的做法。

即使是称赞的话语也要三思而后行。

如果想要向对方表示 “我对你的第一印象非常好” 的话,可以从动作、神情和气质等方面去称赞对方,如 “您笑起来感觉很亲切”“您看上去特别有精气神”“您说话很风趣”“您看起来十分沉稳” 等。

一方面,称赞对方 “长得可爱” 或者 “身材很棒”,可能会让对方误以为你的目的不纯,产生厌恶感;另一方面,跟别人说 “你长得好像 ×××(某个明星)” 或者 “追你的人一定很多吧”,也属于多此一举。就算我们觉得这样说是在称赞对方,对方也未必会这样认为。

在大家初次见面,彼此还不了解的时候,避开有关外貌的话题才是上上之选。

# 当你觉得对对方抱有亲近感时

咱们在哪里见过吧?绝对见过吧”,这种纠缠不休的问法只会让对方感到迷惑。可以再说得具体一些,如 “我们是不是一起参加过 ××× 的会议”,对方回想起来也会更容易

像搭讪一样的台词和过于 “自来熟” 的语气都有可能会让对方感到扫兴,用一句 “今天认识您非常高兴” 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就已经足够了。

# 你想和对方建立良好的关系时

与工作上的人第一次见面时,一定不要显得太过 “自来熟

但是在商务场合下,无论对方的年纪比自己大还是小,都一定要注意使用正式且尊重的语气。我们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,而 “平等地去对待所有的人” 是在职场上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。

可以說句 “希望以后和您合作愉快”

以前,我曾经访问过一家看护机构,那里的年轻员工会用比较熟络的语气跟大家说 “今天精神不错嘛”“继续加油哦”,结果惹得对方十分恼火,认为这样的态度有些 “瞧不起人”。

所以说,“自来熟” 的说话方式有时还会给别人带来 “不被尊重” 的感觉。

# 02 自我介绍

自我介绍的目的是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。如果想让初次见面的人对自己产生兴趣,觉得 “想要和这个人多聊一聊”,那么自我介绍就是我们的第一个机会,也是最重要的机会。

擅长自我介绍的人会面带笑容,轻轻松松地讲述与自己有关的话题,比如自己最近的动向、遇到过的趣事和一些失败的经历。他们非常擅长向周围的人展示自己。

在自我介绍上失败的人通常会有 “爱显摆” 的毛病,为了面子和虚荣心而四处炫耀自己任职过的公司和业绩。

事实上,自吹自擂和妄自菲薄都是自卑的表现,而这样的自我介绍只会给他人留下负面的印象。

# 当你想要表示谦逊时

人无完人,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擅长的方面,正因如此,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才需要在工作中相互合作。

在初次见面的自我介绍中就说自己 “一无是处” 的人,往往只是想要规避风险,希望大家不要对自己有所期待,不要把棘手的工作交给自己来做。周围的人听了这样的话,往往就会觉得 “这个人对工作没什么热情”,感到有些失望。

如果你真的很没有信心,对新工作感到有些不安的话,可以说 “虽然我对自己不是很有信心,但是今后想要多挑战一下自己”,用积极的语言来收尾。没有信心并不是什么错事,只要我们把自己不擅长的方面坦诚地说出来,那么大家也会做好心理准备,以后在这些方面为我们提供一些帮助。

还有一些人会过分谦虚,一见面就说 “我这种一无是处的人能到这么棒的公司工作,真是难以置信”“这里真是高手如云,我觉得自己都不配和大家当同事”。这样说话只会让周围的人觉得 “这个人还没开始工作,就怕自己会做不好,开始为自己找借口了”,使场上气氛变得尴尬。

有不会做的事情就直接说出来,这本身并没有问题。但是说完后,一定要用积极的语言来收尾,让对方看到你有努力的意愿,这样才能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。

# 当你希望别人多了解一下自己时

如果是在初次见面的自我介绍中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,就容易给对方留下 “情商低”“自我表现欲太强” 的印象,被周围的人疏远。

有些人会在别人没有提问的情况下,毫无保留地谈论自己。这样的人通常会有依赖别人的倾向。那些很享受双方互相依赖的关系,觉得 “我把自己的事都告诉你了,你也得全都告诉我” 的人,也属于这种类型。

如果你想要让对方了解自己,并且不想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,那么可以学着去 “总结要点”

# 当你有些怯场,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时

内向的人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坦诚地表达出来,如 “今天我和大家是初次见面,所以有些紧张”。听说考试前如果觉得紧张,也是直接说出来会比较好。与其一个人去消化这些负面的情绪,不如向自己周围的人表达出来。

# 当你想告诉同事自己需要照顾孩子时

如果跟同事说 “我早上需要先送孩子去幼儿园,所以上班可能会卡点到,请大家多多包涵” 或者 “近期我会先以非全日制的形式在这里工作,给大家添麻烦了,实在是不好意思”,那么大家也会理解你的难处,愿意伸出援手。如果想要得到别人的理解,还是坦诚地把话讲清楚比较好,这样才能提升对方对我们的好感度。

# 当你想谈论自己的兴趣时

自我介绍的一大关键就是不要让对方生出反感,然而总有人会在自我介绍时吹嘘自己,踩到别人的雷。

试想一下,如果你和别人第一次见面,对方就说 “我特别喜欢车,只开 ×××(某名牌车)”“我喜欢去国外旅游,每年都至少得去三趟”,向你展示自己昂贵的爱好,那么你会是什么感觉?是否会感到厌恶和不快,心想 “一上来就炫耀”“好烦啊”“看他那副得意扬扬的样子”?

把 “我有一艘游艇” 换成 “我喜欢大海”,把 “我经常去高档的餐厅吃饭” 换成 “我喜欢到处寻找好吃的餐厅”,这样听起来就会舒服很多。

# 当你思考接下来应该说什么的时候

当你想要在短时间内把关键点传达给对方时,可以试着在话语中巧妙地安排一些停顿,这样就能更好地博取对方的信赖。

# 职场建议①

# 抗压能力强的人” 与 “抗压能力弱的人” 有什么区别

认为这种区别源自这个人的思维是偏向 “以他人为中心” 还是偏向 “以自我为中心”。

以他人为中心” 的人很怕自己会被别人讨厌,希望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,因此很容易因他人的言行而受到伤害。当别人拜托他们做事时,他们一般也很难拒绝,会勉强自己去完成。

相反,“以自我为中心” 的人则清楚地明白 “我是我,你是你”,会把自己的问题和对方的问题分得清清楚楚。他们知道,把自己的感情和行动与对方的感情和行动分开来看,才能保护自己不被压力击垮。

另外,“抗压能力强的人” 还会更注重去享受 “过程”,而不会觉得 “结果” 就是一切。例如,当他们没能通过资格考试时,他们也会把目光转向积极的一面,觉得自己学到了许多知识,认识了一起学习的伙伴。

那些认为考试没合格就是失败了的人,则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。这二者的区别其实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看清 “自我”,明白什么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。

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思维更偏向 “自我”,那么一定要珍惜 “自己独处的时间”。有了独处的时间,我们就可以为自己充电,洗去人际关系所带来的疲劳。这也是珍视自己的一种体现。

除此之外,还要注意 “与他人保持适度的距离”。我们与他人的距离越近,需要消耗的心力就会越多。相反,如果能与他人保持适度的距离,那么我们的心灵也会留有更多的空间

# 03 与上司和前辈交谈

第一点,为了使组织内部保持和谐,当我们在与他人交流时一定不要感情用事;第二点,无论对方是什么性别,年龄有多大,都一定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。

大家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,一定要先联系自己的直属上司,向直属上司进行汇报并与直属上司商谈。跳过直属上司直接向领导汇报属于越级行为,违反了职场的规则。

# 当你要答复上司或是前辈时

此时,很多人会说 “我倒也不是不能做……”,不情不愿地答应下来。然而这种说法相当于是在告诉对方 “我也是没办法才不得不答应”,会使对方觉得不太舒服,产生负面的情绪。

如果觉得自己实在是做不了,就直接告诉对方 “对不起,现在我手头有别的工作,实在是忙不过来”,这样对方也更容易理解。

# 当你有不懂的地方想请教别人时

如果实在希望对方能够抽出时间来帮助自己,就要把问题问得更具体一些,如 “这个工作的这个部分我不太明白,您能教我一下吗”。

如果我们的问题能够切中要点,那么对方也会理解我们的疑惑,立刻找到解决的方法,为我们提出合适的建议。

然而,虽然 “不懂就问” 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态度,但是如果提问的次数太过频繁,对方也可能会心想 “怎么又来了,就不能自己去查一查资料吗”。为了不给周围的人增添负担,当我们遇到问题时,应该先自己去试着解决一下,如果实在搞不懂再去请教别人。不要总是依靠别人,自己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努力才会让我们真正地成长起来。

# 当上司指派了你不擅长的工作,而你想要拒绝时

问问对方 “这个工作我不是很有自信能完成,可以请您为我提供一些帮助吗”。

# 当你不记得上司给出过某个指示时

即使对方真的有错,我们也要尽量避免与对方争论。在这种情况下,可以告诉对方 “下次如果有需要变更的地方,请您用口头和邮件两种方式通知我一下,谢谢”。

如果真的是自己没有确认清楚,给对方添了麻烦,一定要先诚恳地向对方道歉,然后再告诉对方 “如果下次您发了重要的通知,我没有回复的话,有可能就是我没有看到邮件,希望您能再提醒我一下,谢谢”。

# 当上司来询问工作的进度时

在汇报工作进度的时候,一定要具体地告诉对方自己目前进行到了哪里,如 “现在 ×× 之前的部分已经完成了,预计在 ×× 日前能把剩下的资料整理完

如果遇到了困难或是不懂的地方,一定不要隐瞒,而是要尽快找上司谈一谈,把自己的烦恼说出来。只要我们对上司开诚布公,那么上司也会向我们敞开心扉,安心地关注工作的进展。

# 当上司给出的截止日期太过紧迫时

例如,当你在一个周末休息的公司工作时,如果上司在周五的晚上给你安排了一项艰巨的任务,并且让你在下周一前完成,你会怎么做?再怎么想,时间也是来不及的。你会不会一气之下反问上司 “您的意思是让我一直工作不用休息吗”?

这样的回答方式有点像是在和对方吵架。有些上司会认为 “在工作很紧迫的情况下,员工加班加点完成也是理所当然的”,甚至在很多公司,这种情况已经成了一种常态。

如果不是十万火急的工作,那么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和上司商量一下,把截止日期推迟,如 “这样的话时间上会有点紧张,可以把截止日期延长到 ×× 日吗”。

如果不得不在休息日来公司上班,那么也要记得跟公司申请调休,保障自己的权益。

# 当上司指出了你工作中的不足时

不要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,而是应该想一想具体如何去解决问题。

# 04 与属下交谈

沟通不是像网球那样 “对打”,而是要像抛接球那样,先接住对方抛来的球,对对方的意见表示理解。不仅如此,在沟通时,双方之间还可能会存在上下关系,这就相当于站在二楼或三楼的人在和一楼的人玩抛接球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就需要格外注意抛球的力道,让对方更容易接住。

# 当你看到自己的下属闷闷不乐时

大家在工作时,难免会遇到不懂的问题。在这种情况下,不要一个人把烦恼憋在心里,而是应该和前辈或是上司谈一谈,这样才能更快地成长起来。当下属来倾诉烦恼时,我们可以说 “你好像遇到了烦心事啊。具体是哪里出了问题”。像这样,一定要先表示理解,然后再认真地聆听对方的倾诉。

# 当下属事后才来向你做重要的汇报时

当工作上出了问题时,一味地把过去的事情拿出来批评和指责也起不到任何建设性的作用。一直揪着过去不放,只会使双方的关系恶化。因此,当下属在工作上出现了失误或是纠纷时,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,积极地和对方商讨解决方案,想一想今后应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。

告诉对方 “以后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先和我商量,然后再做决定”

大家要铭记 “下属的所作所为都由上司来承担责任”,和自己的下属一起商讨出解决和改善的方案,就一定能够赢得下属的信赖。

# 下属对工作条件或是绩效考核提出了过分的要求

为了激发这些员工的工作动力,最好还是先表示出理解,然后再为对方指出一个方向,比如 “想让公司满足你的要求,就得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果”。

# 如何与网络时代的年轻人交流

首先,这个年龄段的人往往不擅长 “思考和提问”。对他们来说,任何事情只要上网一搜,就能够立刻得到答案。因此,为了快点知道答案,他们往往会跳过思考的过程。而另一方面,这也导致他们不擅长向别人提问。

有人曾经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。他在公司看到有个新员工一直站在机器前面不动,就上前询问了一下,结果对方回答他说 “因为不知道这个机器该怎么用,所以正在上网查”,他感到十分震惊。我在做心理咨询时,也经常会碰到 “不知道该如何向别人提问” 的人。

当我们在指导新员工时,应该抓住重点,给对方一些关键的提示,同时关注其工作的进展,这样才能让员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。正确的工作模式应该是 “遇到问题先自己思考,想不明白再去询问其他人”。

网络时代的年轻人还很不擅长面对 “预料之外的事”。当他们想要开始做某件事或是去某个地方时,一定会先查询相关的信息,然后再开始行动。

因此,当预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时,他们就会感到手足无措,不知该如何是好。因此,当我们想把一些比较特殊的工作交给他们时,最好先把具体的流程和时间安排传达清楚,然后让他们 “一边行动一边思考”,学会随机应变。

最后,“电话” 也是他们的一大短板。现在的年轻人从学生时代起就开始用短信和聊天工具交流,因此,并没有多少打电话的经验。在使用文字交流时,我们会有足够的时间来组织语言,而打电话却必须立刻做出反应。因此,很多年轻人会对打电话有很强的抵触心理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练习的机会,比如先试着使用电话和公司内部的人员沟通。

# 05 与同事交谈

大家一定要记住三个原则:不要总是彰显自己的独特;不要用高高在上的态度去压制对方;不要忽视对方。多为彼此考虑一下,及时做好沟通,这样才能构建理想的职场环境。

# 你和同事聊起车和房的话题时

要是没有车的话,上班会很不方便”“我打算……,所以买了房子”— 像这样跟对方表达自己的价值观,就完全没有任何问题。没必要非得说服对方,让对方也拥有同样的价值观。

# 06 远程办公、收发消息

# 当你有急事,而对方却迟迟不接电话时

我自己也曾经被别人质问道:“你刚才在干什么?为什么不接电话?” 这给我留下了十分不愉快的回忆。毕竟大家在家工作的时候也需要吃饭和上厕所,不可能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一直坐在办公桌前。

如果直接回复说 “我现在手头有其他的工作,稍微有点忙” 的话,对方可能就会心生不满,认为自己的事情对你来说优先级很低。甚至有的人可能还会继续逼问你:“到底什么时候能忙完?” 在这种情况下,为了更加稳妥地解决问题,我们可以试着请对方稍后再联系,如 “我现在抽不出时间,可不可以等到 ×× 点以后”。

# 当你在回复别人的消息时

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聊天工具作为联络手段时,很多人都反映说自己 “受不了发消息语气太过亲昵的人”。这种类型的例子有很多,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用波浪线延长句尾,如 “好知道啦” 或者 “嗯嗯~”。

发这种消息的人也许是想要让自己的语气更柔和一些。但是有的人却认为工作场合应该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,因此,当他们收到这样的消息时,会有一种自己被对方轻视了的感觉。我还听说过有的人收到这样的消息后,决定用格外正式的措辞来回复,结果对方回消息的语气依然很不正经,使他更加恼火。

在远程办公中,公私的分界线很容易变得模糊不清。因此,我们更是需要把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平时的态度分清楚,这样才不会不小心触碰别人的底线。

# 使用聊天工具工作时应该注意的几点

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使用文字类聊天工具时需要注意的 5 点。

① 内容不要过于简略

我就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说 “至少一上来应该先打个招呼”。比如早上的话,可以先问候对方一句 “早上好”,平时也可以先说一句 “不好意思,打扰您了”,然后再开始谈正题。

② 避免使用指示代词

虽说聊天工具不像邮件那么拘束,但如果我们一上来就问对方 “那个还没弄完吗?”,可能也会让对方感到一头雾水,毕竟很多人手头上都不止一件工作。使用指示代词来进行交流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行为,因为双方有可能会误会彼此的意思。大家在沟通时还是尽量避免使用指示代词,把具体的事情说清楚。

③ 说话不要太过随意

看到别人把 “好的” 说成 “好哒”,把 “谢谢” 说成 “谢啦” 的时候,就会感觉自己工作的积极性遭到了打击。大家在给工作上的人发消息时,还是应该注意一下措辞,保持基本的礼貌。

④ 把自己的名字和所属部门写清楚

在聊天工具和其他社交软件上,每个人通常都会上传自己的头像照片。但以防万一,在联络他人时最好还是把自己所在的公司、部门以及名字写清楚,比如 “我是 ×× 公司 ×× 部的 ×××”,这样看上去更加直接明了,双方的沟通也会更加顺畅。

⑤ 注意发消息的主语是 “我”

当大家想要阐述自己的意见或是感想时,一定要注意用 “我” 来做主语。很多人在对自己的意见没有自信时,往往会使用 “大家都这么说”“一般都会这样认为” 这种一般化的表达方式,试图使自己的主张具有正当性。但是这样一来,对方就会很难做出反驳,因此,很多人都会对这种缺乏主体性的表达方式感到不快。聊天工具使用起来十分简捷,但正因如此,大家在使用时也更容易不小心说错话。为了与对方建立起稳固的信赖关系,大家一定要慎重地措辞,多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思考。

# 07 与顾客交谈

# 当你不知道如何回答顾客的问题时

我在为公司的新员工做商务礼仪培训时,经常会教大家把 “我不清楚” 换成 “我去给您查一下”;把 “我做不到” 换成 “这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”。当我们无法立刻回答顾客的问题时,一定要学会用诚恳且委婉的方式去答复对方,不要让对方觉得自己遭到了拒绝或是无视。

# 当你想要对顾客的话表示同意和尊重时

跟对方说:“非常抱歉,是我刚才讲解得不够清楚。”

顾客询问的商品没有库存或是不在店铺的销售范围内时

# 08 应对投诉

# 职场建议④

如何把难以说出口的话表达出来

① 从 “事实” 说起

② 用简洁的话语来表达

③ 保持平静的语气

# 09 接待客户

# 对方说起自己失败的经历时

对方谈起自己过去的失败,是想为接下来炫耀自己的成功作铺垫,告诉大家 “有了以前的失败,才有了现在成功的自己”。

# 10 面试、职业咨询、换工作

# 当你想在面试中展示自己的优势时

当面试官提问说 “你想来我们公司从事什么工作” 的时候,有的人会回答 “我什么工作都想尝试”“我什么都会做”,然而这样的回答方式有些太过千篇一律,对方可能反而会心想 “说这种话的人往往什么都不会”。即使这种热忱得到了面试官的赏识,成功被公司录取,如果对方在之后的实际工作中没有展现出相应的水平,也会令周围的人感到十分失望,使自己的印象分大打折扣。

如果换一种说法,比如 “留学生活培养了我的挑战精神,面对任何工作我都一定会全力以赴”,可能会更容易勾起面试官的兴趣。在接下来的面试中,我们可以再跟面试官讲一讲自己这样想的根据,比如以前的一些经历和考取过的资格证等。

当我们想表达自己具有领导能力时,也不要光是笼统地说 “我是适合做领导者的类型”,而是最好举一些具体的例子,比如 “我曾经做过社团的社长,管理 50 名社员” 或者 “我曾经做过学生会会长” 等,这样才会更有说服力。

# 你有想做的工作时

如果你对自己没有这么强的信心,但是却很想尝试这项工作,那就可以坦诚地告诉对方 “我很想挑战一下这项工作”。只要能表现出足够的热忱,也可以赢得对方的信赖。有的人吹牛说自己会做,结果实际上却根本不会;有的人承认自己不会做,但是却对工作充满热忱且值得信赖。如果你是上司的话,相信你也一定会把工作交给后者去做吧。表现出热忱和诚意的人往往更容易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# 当面试官让你介绍一下自己的长处时

如果换成 “我就算是遇到了合不来的人,也会努力适应和对方相处” 的话,对方就会更容易理解一些。

类似的说法还有 “我从来都没有发过脾气”“我绝对不会迟到” 等,这些都可能会给面试官留下 “固执己见” 和 “不懂变通” 的印象。说自己 “从来都没有发过脾气” 的人,可能是因为过度压抑自己,导致自己都无法理解自己的情绪。我遇到这种类型的咨询者时,往往会跟他们说 “你一直以来太过努力,总是在忽视自己,以后应该多重视自己一些”。

# 你在参加小组面试时

企业的招聘负责人一致认为,在小组面试的讨论环节中最能够看出哪些人只考虑自己,哪些人会为他人着想。

如果一个人对他人漠不关心,丝毫体现不出团队协调性,那么无论他的发言内容有多么精彩,都不会得到很高的评价。我在前文中也提到过,企业想要聘用的是能够和谐相处,一起完成工作的伙伴。

小组面试中,如果有人能够注意到那些还没有发言过的人,主动地征询一下对方的看法,或者是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,并点头回应,那么他们一定会给面试官留下更好的印象,在团队工作中也会表现得十分出色。

# 谈到工作中能够提升的技能时

虽说面试的主要目的是向对方推销自己,但如果大家出于某些原因对工作条件有要求的话,也应该用诚恳的态度提前跟对方说清楚。

# 你发现工作与自己想象的不同时

世界上不存在毫无意义的工作。只要我们能够放下个人喜恶,负起责任,完成好公司指派的工作,就一定能够望见更高的平台。到那时,如果我们再向公司提出 “等我在现在的岗位上做出了成绩后,接下来我还想再去做一下其他类型的工作”,表达出自己想要更上一层楼的意愿,那么对方也一定会更积极地接受。

工作做不出成果的人,再怎么抱怨和发牢骚也只会遭到无视。反之,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后再提出 “想要更高的平台”“一直以来的努力都是为了调到 ××× 的岗位上”,那么上司和人事部门的人愿意认真考虑的可能性也会大幅提升。

例如,当一个人跟同事说 “我在这家公司学不到什么新东西,所以想辞职” 时,他其实是想用 “跳槽” 这种想法来把自己对当前现实的不满正当化,让自己更容易接受一些。这种做法在心理防卫机制中被称为 “合理化”。说得简单一些,就是为自己找借口,从而保持内心的平静。

如果是自己在心里这样想,那自然没有什么问题。但是当对方还打算继续在这家公司工作时,如果我们一味地否定公司,可能会使对方感觉到自己也遭到了否定。更过分的是,有些人还会用不可思议的语气去质问对方 “你还打算继续在这里待着吗”,这种通过轻视别人来给自己带来优越感的做法也很不可取。

当你想要跳槽的时候,只需要告诉对方 “我决定换一份工作” 就够了。如果对方追问原因的话,最好是给出一些比较积极的理由,不要冒犯到对方,如 “在这家公司工作挺开心的,但是我又找到了其他想要尝试的工作”。

# 你发现自己周围没有成功者可以作为榜样,内心感到不安时

当你想要效仿他人的成功轨迹,调到更贴近自己职业理想的岗位时,最好是直接说:“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,我想要去 ××× 部门学习相关的内容。” 例如,当我们向公司表明 “我的目标是去海外的分公司工作,把英语能力应用到工作中,因此我想去国际业务部学习一段时间” 之后,公司在做人事调整的时候,也就有了判断的依据。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所有问题,人才会更快地成长。

## 最後

大家应该遵守 “四个不” 原则 —“不批判、不指责、不否定、不比较”。